首页 > 精华文章 > 健康

中医药专家徐景藩治疗慢性肝炎八法

作者:陆为民 徐丹华  时间:2018-11-28
描述:慢性肝炎患者常因湿困脾土而致运化失职,出现脘腹闷胀不适、食后胀甚、食欲不振、肢体困倦、神疲无力、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或垢腻、脉濡等,先应启脾进食,使消化吸收功恢复。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徐景藩教授从医60余年,是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名老 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我们师从徐老,侍诊左右,体会徐老论治肝病必顺其体用之性,重视安正祛邪。今总结归纳徐老治疗慢性肝炎八法。
 
1、化湿运脾法
 
慢性肝炎患者常因湿困脾土而致运化失职,出现脘腹闷胀不适、食后胀甚、食欲不振、肢体困倦、神疲无力、大便溏泄、舌苔白腻或垢腻、脉濡等,日久则机体日趋衰弱。徐老认为,此时当务之急应想方设法启脾进食,使消化吸收功能尽早得以恢复。但治病必求其本,脾湿不化,便无从达此目的,故宜先投用化湿运脾法。
 
临床运用之时,尚须注意清温之分,湿兼热者当用清化,湿兼寒者宜投温化,至于有虚实夹杂之象者,又当酌情兼顾。
 
主方选茵陈平胃散、四苓散等。常用药物:茵陈、藿香、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猪茯苓、泽泻、苡仁、车前子等。若湿热重,苔见黄厚腻者,加黄连、蔻仁;苔见灰厚腻者,则黄连与草果仁同用;兼有湿浊,厌油纳差者,加佩兰、冬瓜子、炒楂曲、生麦芽;湿阻气滞,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槟榔、木香等;脾虚明显,知饥食少,纳后不运,苔薄白者,加党参、干姜、炙草,苍术换白术;脾阳虚而病久不已,舌质淡,可加附子、干姜等温运化湿之剂。
 
2、疏肝运脾法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有云:“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徐老认为,慢性肝炎患者,往往由于疾病缠身,久治不愈而有情绪低落、心情抑郁、肝区或两胁下隐痛作胀、口苦等肝失条达,肝郁气滞的表现。肝郁失疏,则易乘侮脾土,故临床除有肝郁之证外,又可伴脘腹痞满、纳谷不香、四肢乏力、大便易溏等脾失健运的表现。
 
此时治疗,徐老强调应重在疏肝,肝气得舒,则脾运可复,且疏肝之法是中医药最具优势特色的疗法。然脾运受制经久,每可兼有湿邪,因此,运脾化湿之品也常须参用,更有病久而入络者,则又当兼通血络。
 
主方有逍遥散、四逆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方。常用药物: 柴胡、白芍、枳壳、郁金、香附、延胡索、党参、白术、茯苓、炙草等。若便溏苔腻者,加苍术、厚朴、炒楂曲;腹胀纳差者,加木香、砂仁;肝区疼痛明显者,加路路通、橘络、当归、红花、丝瓜络、王不留行等通络止痛之品。
 
3、柔肝健脾法
 
慢性肝炎病人常有情绪不畅,肝郁日久,肝阴暗耗,则肝失所养 。此时如用疏肝行气之法治疗,由于疏肝理气大多为辛燥之品,易伤肝阴,反致愈疏愈甚,故当用柔养肝阴之法,方可复其条达之性。但柔养肝阴之药,性多滑润,对于脾虚者,殊非相宜,且肝郁易于乘脾 ,而脾虚又易受肝制,所谓“土虚木贼”是也。因此,健运脾气益显重要,而运脾药中也有不少辛香燥热之品,因肝之阴血已伤,也当审慎用之。
 
由于既不能过凉,也不可过温,所以选方遣药也往往灵活多变。温凉兼顾之方,徐景藩认为归芍六君汤最为适宜。盖当归味甘,辛温而润,补血和血,润燥止痛,为血中气药,长于动而活血,辛香性开,走而不守。《本草经》云:“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动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甚合肝之特性。白芍苦酸微寒,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肝之气,为血中阴药,善于静而敛阴,酸收性合,守而不走。
 
《本草求真》云:“ 气之盛者,必赖酸为之收,故白芍号为敛肝之液,收肝之气,而令气不妄行也……肝气既收,则木不克土……”《本草纲目》云:“白芍药益脾,能于土中泻木。”当归、白芍二药合用,辛而不过散,酸而不过收,一开一合,动静相宜,配合六君子汤,养血柔肝,收敛肝气,健脾益气,对慢性肝炎肝阴不足,脾气亏虚之证尤为适宜。
 
若气虚明显者,可加炙黄芪;肝阴血虚明显者,加炒熟地、枸杞子等;食欲不振、便溏次多者,去当归,加焦楂曲、炮姜、炒谷麦芽;齿衄、鼻衄者,加丹皮、茅根、水牛角、茜草、旱莲草等。运用本法,尚需求助于炮制得法。如当归、熟地用炒,首乌用制等,皆可助其入脾。
 
4、养阴柔肝法
 
肝居膈下,藏血而主疏泄。《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周澂之曰:“精有四,曰精、血、津、液也。”可知肝既藏血,又蓄津含液。血与津液皆为有形物质,属阴,充于肝体之中,故有肝阴之称。徐老强调:“肝阴宜充,而唯恐不足。”盖阴血充足,方能化气为用,职司疏泄之权。而阴虚则火旺,火旺则液亏,正不御邪,病难痊愈。
 
一般慢性肝炎常有湿热邪毒久羁致病。热为阳邪,阳盛每易伤阴,湿郁经久生热,亦必伤津耗液,况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来,病之早期,或过用苦寒,或多用辛燥,亦常可导致伤阴,也有素体阴虚之人,初感湿邪亦易从热化。故慢性肝炎表现为阴虚证型者也每常多见。
 
当此之时,徐老强调,肝阴宜养,法在柔润,取药宜甘。盖阴主内,生静,喜柔。柔者缓也,柔能制刚,润可生津,津液足则血有源,甘能补能守,其性和缓,能缓肝之急,助肝之用,益肝之体。选药之时,徐老尤推崇石斛一味,石斛性寒味甘,乃润养肺胃之品,然五脏相关,如滋水可以涵木,养肺也能养肝。
 
徐老认为,石斛用于慢性肝炎阴虚患者,不仅有养肝作用,尚能行瘀活血通络,预防肝硬化。运用此法,如见虚火偏炽者,每可酌配清泄之品,但总以柔养为其大旨。因苦寒太过,亦难免有伤阴之弊。
 
此外,徐老认为,慢性肝炎多呈阴虚邪恋之候,阴虚则病长,阴足则病退。肝为刚脏,慢性肝炎患者即使无明显阴虚之象,临床用药也当兼顾肝阴,若肝阴一亏。一则说明患者可能久病,另则说明病情较深,所谓“阴虚难复”。
 
主方可选一贯煎,调营敛肝饮,滋水清肝饮等加减。常用药物如炒生地、当归、白芍、石斛、北沙参、大麦冬、何首乌、枸杞子、旱莲草、女贞子等。若夜间汗出多者,加鲁豆衣(或野料豆)、浮小麦、 煅牡蛎、煅龙骨等;失眠甚者,加合欢皮花、百合、酸枣仁、五味子等;头晕目眩者,加白蒺藜、明天麻、桑叶等;肝火亢盛、面热颧红 者,加黑山栀、丹皮、水牛角等。
 
5、双补脾肾法 
 
此法属脾肾同治,多用于慢性肝炎迁延日久或体质素弱,脾肾两亏者。证见面色萎黄或苍白,肢面轻度浮肿,神倦便溏,食欲不振,腰膝酸软,间或滑泄阳痿,苔薄白,舌淡胖或有紫气,边有齿印,脉小弦细软。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久病累及根本,其病多已深重。徐景藩认为,久病不复为之损,久损不复为劳,脾肾已亏,病已到虚劳,治疗甚为棘手,也难以恢复。此时,治之之法,当遵“治病必求其本”之旨,抓住要害,径从脾肾入手。当然,临床具体运用此法治疗时,又当细分阴阳,偏脾偏肾,兼气兼血等不同,悉心体会,务使妥帖。 
 
主方宜右归丸加减。晨起腹泻或便溏次多者,加煨肉果、补骨脂,去牛膝、熟地;气虚甚者,加黄芪、紫河车;肝区痛甚者,加木瓜、九香虫;面肢浮肿较著者,加胡卢巴、仙灵脾、玉米须等。 
 
6、清金制木法 
 
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提及此法时云:“肝火上炎,清之不已,当制肝,乃清金以制木火之亢逆也。”观其用药则为沙参、麦冬、石斛、枇杷叶、天冬、玉竹、石决明之类。可见实际上这是一种通过清养肺阴来达到平泄肝火目的的治疗方法。由于重点在肺,药宜轻柔,多以润肺生津之品为主,故与填补肝肾之法不同。 
 
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伴经常低热者,加青蒿、白薇、银柴胡、地骨皮;有盗汗者,加浮小麦、红枣、煅牡蛎;口干甚者,加川石斛、冬瓜子、天花粉;溲赤者,加生地、木通、竹叶。 
 
7、行气活血法 
 
慢性肝炎常有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病情反复、迁延,病程较长,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终成气滞血瘀之证。证见肝区隐痛,或如针刺,痛有定处,胁下癥积,有血痣或血瘘,面色晦滞无华,时有齿衄,舌质紫或有紫瘀点,脉弦小或细涩等。徐老认为,此病若经久不愈,则多有瘀血内阻之候,此时应考虑采用活血化瘀之法,或在辨证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瘀。瘀血有轻重之分,轻者通络即可,重者每需攻逐,然攻逐之品易伤正气,其间又当权衡患者体质之强弱,不可猛浪草率。留瘀坚着,体质强实者,攻之,可望短期收效并控制病情进展。若体质亏虚者,必不耐攻伐之品,如勉强为之,则正气更伤,反易生他变。故使用时,一则掌握中病即止之原则,二则配伍扶正之品,或健脾益气,或养阴和营等,临床当灵活处理,如遇有出血倾向者,则又须酌配行瘀止血之品。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益甚,故运用活血化瘀,当配伍疏肝行气之品,以助气血流通。 
 
主方当归活血散,复元活血汤,血癥丸,桃红四物汤等方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肝区痛甚者,加九香虫、炙乳香、炙没药、地鳖虫,或配合活血止痛药外敷,常可收得较好疗效。如积瘀经久难化,可加用炮山甲、水蛭、地鳖虫、水红花子、泽兰等。出血明显者,去三棱、莪术、地鳖虫,加茜草、藕节炭等。 
 
8、清热利湿法 
 
慢性肝炎大都有急性肝炎之病史,而急性肝炎的发病,其病理因素总以湿热为主,湿热之邪既可从外感受,也可由饮食不洁,经口而入。若急性肝炎失治或迁延反复,则渐转变成慢性肝炎,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急性时症状隐匿,未能及时诊治,待发现之时,病情已趋慢性化。但综观病因,多属肝经湿热未净,迁延不愈所致。湿热是该病的基本病因病理,可贯穿于病之始终,即使是肝肾亏损阶段,也属因实致虚,湿热残留。尤其是慢性肝炎再发活动阶段,不论有无黄疸,一般多有湿热内蕴,故应佐以清肝利湿法,随证配合健脾、疏肝、行瘀、养阴等。若活动期热毒较重者,常配用清热解毒之蒲公英、凤尾草、紫草、夏枯草、石见穿、半枝莲、败酱草等。根据病情,选用三四味,并兼有降酶作用。临证之时,尚须辨别湿热轻重,腻苔白多黄少者偏于湿重,黄多白少者偏于热重,对临床用药选择有指导作用。 
 
主方:热重者,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湿重者茵陈胃苓汤。若湿重于热,胃气不和,胃气上逆,见恶心欲吐者,宜加藿香、蔻仁、半夏、生姜等,芳化、和中、止呕;若热盛心烦懊憹者,加黄连清心除烦;如见目赤头痛、龈血、舌尖红、脉弦、溲赤等,兼有肝胆热候者,治宜清泄肝胆,如龙胆泻肝汤、夏枯草汤等。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如何对孩子说不?用“可以”取代“不行”,让孩子二选一
如何对孩子说不?用“可
老年人每日必须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老年人每日必须供给充
英国男子睡梦中强奸女大学生,法官:不是出于本意不需要领刑
英国男子睡梦中强奸女
务工男子冒充民警借口查非法同居,竟拽走女青年在空地上强奸
务工男子冒充民警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