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历史 > 说历史

合辑2019-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

作者:  时间:2020-02-21
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14天、24天、34天、94天,,,吴某某自1月14日从武汉返回新县至确诊,时长达34天,先后3次进行核酸检测,前两次均为阴性。
1、14天不发烧就能放宽心?“超长潜伏期”存在吗?
 
近日,珠海发布的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引起关注。如有患者1月14日从湖北鄂州回到珠海,2月12日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对此,有市民担忧,是否存在“超长潜伏期”?14天隔离期结束后是否真的能自动解除隔离?
 
就上述问题,2月14日,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救治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公众对“潜伏期”要有正确认识,不必过于紧张。同时,他建议,对于隔离人员,尽可能进行多次检测。
 
正确认识“潜伏期”,不要过于紧张
 
羊城晚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如何界定?是否存在“超长潜伏期”的情况?
 
蔡卫平:“潜伏期”指从患者感染病毒到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而非按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来计算;必须是有症状者才能界定“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首发症状不一定就是发烧,有些患者一开始只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咽干、干咳,之后过了一个星期或十天才发烧。例如珠海的一名患者,1月19日自驾到珠海,1月27日曾出现身体不适,自行服药后缓解。他早期是有症状的,只不过首发症状在呼吸道,而发烧时间比较晚,“潜伏期”肯定没超过14天。
 
此次疫情的“潜伏期”为什么相对难界定呢?就是因为一些患者前期的症状较轻,被忽略了。有没有“超长潜伏期”现在不好说,即使有也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我认为,按照目前情况,“14天潜伏期”的观点可以维持不变,大家不必过于紧张。
 
建议14天内对隔离人员进行多次检测
 
羊城晚报:目前隔离时间是14天,在这期间需要做哪些工作?14天后,如果隔离人员未出现症状是否即可自动解除隔离?
 
蔡卫平:我建议,有接触史或者从疫情重点地区回来的人,在隔离期间都应进行核酸检测,且不止检测一次。病例核酸检测一次就测出阳性的概率在70%左右,经多次检测才能更准确判断。
 
因此,仅检测出一次核酸阴性结果,其实不能作为排除疑似的条件。特别是对一些没有症状的人,其病毒量较少,一次就能测到的几率相对较低。另外,要进行比较标准的取样,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做鼻咽拭,没有条件的话就做咽拭检测,但要真正在咽部取样。一些在医学观察期的人,甚至可以去做肺部CT检测。一些人可能没有出现症状,但通过CT却发现了很轻的肺炎。
 
按目前情况看,被感染者14天不出现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是有可能的。不能仅仅因为14天内没发热就完全排除,要避免单纯凭症状来解除隔离的做法。但如果对所有隔离人员进行检测,也要考虑到几方面问题:一是工作量大;二要考虑会否增加暴露的风险。今后可以逐渐开放,让一些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参与这项工作。
 
多种检测方式叠加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羊城晚报:有专家提出在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肺部CT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您怎么看?
 
蔡卫平:CT检测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肺部炎症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CT不能做病原学诊断,只能做临床诊断。增加CT检测,是多了一个检测的手段而已。未来可能还会有抗体检测,但也只是多了一个供参考的诊断手段。各种检测方式都有自己的盲区,多种检测方式叠加才能减少漏洞。
 
2、武汉返回30多天才确诊 信阳出现两例超“常规”病例
 
河南信阳市新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办公室2月16日通报了该县2例确诊病例的情况,记者注意到,2例确诊病例潜伏时间长、传染源不明确、确诊困难,并且具有较强传染性。
 
确诊病例吴某某先后3次进行核酸检测,前两次均为阴性;自1月28日住院留观至确诊,时长达19天;自1月14日从武汉返回新县至确诊,时长达34天。吴某某返回新县后,2次参加家庭聚餐,先后有10人参加,其中2人被确诊、3人被确定为疑似病例或留院观察。
 
确诊病例宁某某自2019年11月13日开始一直在新县金兰山街道白果树居委会其岳父家中居住,照顾其从武汉治病返回的岳父张某某;张某某于11月30日去世后,宁某某继续留在其岳父家中居住,直到2020年1月31日与其妻子、儿子回到位于县职高对面的陈店乡政府家属院的家中,之后,宁某某只是2次出门买菜、1次出门买药,无其他外出活动,2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14日到县人民医院就诊随即留院观察。宁某某自开始照顾其岳父至确诊,时长达94天。经追踪其感染轨迹,感染源至今难以确定。
 
针对上述新情况,新县提出,有湖北(武汉)居住史、旅行史、接触史的居民,居家隔离观察时间满14天的,一律再延长7天。
 
3、返回34天才确诊?专家对信阳两例超常规病例释疑:34天潜伏期的说法不正确
 
2月17日,针对网友关注的信阳新县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援助信阳的河南省专家组组长、郑大一附院呼吸暨重症科主任医师张国俊。张国俊表示:经过仔细核对确诊患者的轨迹及发病时间,新县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属普通病例。
 
返回34天才确诊?张国俊认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34天潜伏期的说法不正确。吴某某1月14日从武汉返回,1月25日出现发热症状,1月28日留观至确诊,潜伏时间属正常。虽然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因临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新县人民医院一直对患者按照规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确认其病情。“经过第3次核酸检测才确诊,这跟取材情况、试剂情况、送检时间等都有关系,全国范围内多有此种情况。”该专家告诉记者。
 
时长达94天?病例中宁某某的情况,张国俊表示:不存在94天的说法。2019年11月13日,宁某某在新县金兰山街道白果树居委会照顾其从武汉治病返回的岳父张某某;11月30日,张某某因患肾上腺嗜络细胞瘤去世,宁某某继续留在其岳父家中居住,直至2020年1月31日返回自己在县城的家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与其岳父密切接触的妻子、儿子均未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感染源尚未确定,但宁某某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其岳父没有直接关联。”张国俊说。
 
据了解,宁某某1月31日返家后,2月4日、2月7日两次外出购物,2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当日和14日两次外出买药。14日上午9点到新县人民医院就诊,随即住院留观。15日确诊。
 
对此 ,张国俊表示,1月31日,新县就有了首次确诊病例4例,从宁某某1月31日回县城到2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规律,倒查其活动轨迹,宁某某完全有可能是在外出期间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4、河南出现潜伏期94天病例?病毒变异?
 
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河南信阳出现两例潜伏期超过14天的超常规病例事件,有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个患者属于普通病例,目前传染源尚不明确。
 
据介绍,河南信阳新县通报的确诊病例吴某某自1月14日从武汉返回新县至确诊,时长达34天,先后3次进行核酸检测,前两次均为阴性。另一确诊病例宁某某自2019年11月13日起照顾其从武汉治病返回的岳父张某某,至确诊时长达94天。上述两个确诊案例在各大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有网友将34天、94天视为两例确诊患者的潜伏期时长,认为这两个患者是超常规病例。
 
对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河南信阳新县的两个案例传染源尚不明确,还不能判定为超常规病例。此前河南省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国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表示,经过仔细核对确诊患者的轨迹及发病时间,河南信阳新县两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属普通病例,潜伏期长达34天、94天的说法不准确。
 
冯子健指出,确诊病例吴某某1月14日从武汉返回新县,1月25日出现发热症状,1月28日住院留观,潜伏时间正常。张国俊则表示,虽然吴某某前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因临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新县人民医院一直对患者按照规程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确认其病情,“经过第3次核酸检测才确诊,这跟取材情况、试剂情况、送检时间等都有关系,全国范围内多有此种情况。”
 
至于另一例确诊患者宁某某,张国俊说:“虽然感染源尚未确定,但宁某某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其岳父没有直接关联。”他表示,1月31日,新县就有了首次确诊病例4例,从宁某某1月31日回县城到2月12日出现发热症状,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规律,倒查其活动轨迹,宁某某完全有可能是在外出期间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现阶段有民众担心潜伏期超过14天的超常规病例的出现,这有可能预示着新型冠状病毒在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冯子健表示,目前还不能得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变强的结论。新型冠状病毒常见潜伏期是14天,大部分病例在7天内发病,也有一部分病例超过7天。“在常见潜伏期以内的病例大概占95%以上,也有一些拖尾数据不在这里面,这和个体差异有关。”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发表的论文曾出现过一例潜伏期为24天的病例,该论文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52家医院提供的109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综合分析而成。冯子健表示,潜伏期最长24天属个例,不必恐慌,“按照目前情况来看,14天的密切观察期仍然是比较合理、比较恰当的”。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鼻子是如何越变越长了
中国科研团队:大象的长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的那样做成一件事,身旁人的判断会比自己准确
自己是否能够像自己想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拜神佛,红火的庙会经济
火宫殿:吃喝玩乐看,烧香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谨慎看到的并非全貌
眼见为实也不为实,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