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 > 用药

内服药物一定要看说明 饭前服与饭后服差距很大

作者:李焕德 张艳秋  时间:2018-11-15
描述:食物能使药物的吸收率增加或者降低,这个变化出现在不同的用药上面。例如对于难溶药物可以在饭时和饭后服用。尤其是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胆汁具有乳化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食物能使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加。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难溶药物的吸收。另外,食物( 尤其是脂肪类食物)可促进胆汁分泌,胆汁具有乳化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例如饭后服用灰黄霉素,与空腹相比,低脂肪餐和高脂肪餐可使其吸收率增加70%和120%。此类药物还有普萘洛尔( 心得安)、美托洛尔、螺内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双香豆素、维生素A、酮康唑等,饭时或饭后服用这些药物可提高疗效。
 
此外,助消化药以及对胃肠刺激较大的药物,也应在饭后服用。
 
食物能使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降低。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度,增加药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这可使溶解较快或对酸不稳定的药物分解破坏增加。
 
另外,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对药物分子有吸附作用,因此可减少药物的吸收。例如,饭后服用四环素类药物,其血药浓度较空 腹服用会降低50%~80%。饭后服用卡托普利,其血药浓度较空腹服用可降低35%~4O%,而且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也推迟了1小时。易受食物影响而降低药效的药物还包括夫喃妥因(肠溶片)、雷米丰、利福平、红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口服头孢菌素类、 青霉胺和尼卡地平等。
 
心理因素影响药效
 
服用药物后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可分为生理效应和心理效应。药物的生理效应是药物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即应用药物后,机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和反应;而药物的心理效应是药物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即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的心理体验(包含治疗时外界暗示所引起的心理 变化),从而导致疾病的恶化或好转。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揭示了心理变化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及其机制。悲观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分泌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药物的效应自然就降低。
 
乐观积极的情绪,则可激活内分泌和潜在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功能增强,为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用药后疗效更好。
 
健康积极的心态的确可以增强药效,缓解躯体症状。例如,患者在心理暗示下,可以提高痛阈,用很小剂量的止痛药物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而且心理暗示还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内源性脑啡呔(一种具有止痛作用的物质)。
 
不同患者服用安慰剂,对缓解疼痛、咳嗽、眩晕、情绪不安,甚至感冒等症状的有效率高达35%,而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疗效可达37%,消除骨关节痛的有效率高达69%。
 
由此可见,健康积极的心态对提高药物疗效,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无相关信息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丧命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具有不同保健效果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别再给父母买羽绒服和羊毛衫了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发生晕厥,“耳水”从哪里来呢?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