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养生 > 作息

午睡不应超过30分钟

作者:  时间:2015-06-15
描述:要养成每天定时定量午睡的习惯。

中午困的时候,应该小睡片刻,这样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但是,必须注意午睡的时间。健康的午睡过犹不及,以15分钟-30分钟最为合适。美国太空总署的科学家曾经有一项研究发现,24分钟的午睡,能够最有效地改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表现。如果睡的时间过长,刚起来的半小时会有轻微的头痛,并且全身无力,这是由“睡眠惯性”造成的,也不利于下午的工作。所以,真正健康的午睡不应超过30分钟。而且要养成每天定时定量午睡的习惯。

人在一天24小时中,生理周期会有两次低潮,第一次低潮是在晚上10点—第二天早上6点。第二次低潮是在下午2点左右。这时会出现想睡的状态。而早上和傍晚最为清醒,即使头一天晚上睡眠不足也不容易在这两段时间内进入睡眠状态。第二次低潮,除表现想睡外,还表现为下午的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出现差错或事故的可能性也比其他时间内大。

那么,午睡该睡多长时间为宜呢?专家们经过多次测验和追踪调查,发现午觉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是适当的。如果只睡10来分钟,由于时间较短,只能维持在浅睡眠的状态,醒来后会感到不大舒服甚至很不舒服,对智力及清醒的促进效果不大。相反,睡30—60分钟,通常都能使人处于深睡状态,对智力、体力、清醒度的促进会有很大的效果。假如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这样的午觉也可以让他头脑清醒精神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高。

因此,中午有条件休息的人,尽可能争取30分钟或更长一些的午睡时间,特别是夏季更应午睡。午睡不宜太长时间。专家认为,健康的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最长不要超过1小时。如果时间太短达不到休息的效果;时间太长,醒来后又会感到轻微的头痛和全身无力,而且也不容易醒。

1、饭后20分钟午睡更健康。

2、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实际的睡眠时间达到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睡多了以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

3、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采取右侧卧位。对于实在没有条件又需要午睡的白领,至少也应该在沙发上采取卧姿休息。

4、要开窗,任何时候睡觉都要保护通风。
 
午睡,有益健康并可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统计发现,每天下午6-8时脑溢血发病率较高。而中午12时至午后3时脑溢血发病率较其他时间低。

英国科学家特别研究了午睡的长远效果及其对心脏病的影响后发现:坚持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能使心脏冠状动脉得到休息,可减少心脏病的发作。

另有学者研究显示,成人睡眠不足4小时者,其死亡率是正常睡眠 (每天睡眠 7-8小时)者的180%。

俄罗斯学者基洛托夫对人体24小时生物节律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13时正是肝脏休息时间,只有少部分糖元进入血液,上半天的最佳工作时间即将过去,人会感到疲倦,需要休息,此时如果午睡1小时,就能消除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如坚持下去,可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

午睡对健康大有裨益。但如果不注意正确的午睡方法,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

一、坐着入睡 :常常看到有人坐着打盹代替午睡,这样做很不利于消除疲劳。因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全身肌肉放松,血液循环减慢,如果坐着入睡,因体位关系,供给大脑的血液会减少,醒后易出现头昏、眼花、乏力等一系列大脑缺血缺氧症状。

二、伏案入睡 :有的人喜欢用双手当枕头伏案而睡,岂不知这样做会使眼内压力增高,久之容易诱发眼部疾病。有的人在午睡后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黑蒙”等症状,就是因为眼球变压引起角膜、晶体变形、弧度改变而致。先天性青光眼,也是因为长期眼压过高,使眼球胀大、眼轴增长而形成高度近视。因此,长期伏案午睡,眼压过高,视力定会受到损害。

三、午睡时间太长 :有关专家认为,最佳午睡时间是人体警觉自然下降期内 (中午12时 - 13时)。在此期间,午睡一小时即可恢复精力。因为人们在睡眠中大脑皮层抑制加强,并且在一定时间内有兴奋抑制周期,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大脑抑制会逐渐加深,人体会感到极不舒服、更加困倦、头脑沉重、浑身乏力、意识模糊、反应迟钝。所以,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为保证午睡质量,午餐不宜饮酒、不喝咖啡和浓茶,以免引起兴奋不安难以入眠。此外,餐后不要马上入睡,应轻微活动10-15分钟。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 每天午睡1小时可以益寿延年
  • 夏季宜晚睡早起 中午一定要午睡
  • 每天午睡1小时可益寿延年
  •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丧命
    老年人运动可能会导致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具有不同保健效果
    热水浴,温水浴,不同水温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别再给父母买羽绒服和羊毛衫了
    孝顺儿女害死老头儿,快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发生晕厥,“耳水”从哪里来呢?
    “耳水不平衡”时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