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孩子 > 写作 > 高中部

南轩文集

作者:习作  时间:2024-02-03
描述:6岁的张栻先后随父谪居衡阳、长沙、连州、闽中等地,读经习文。
《生活宝典shenghuobaodian.com》讯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谥号“曰宣”。

系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父张浚为右相。著名理学思想家、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湖南人对张栻的熟知是与岳麓山下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联系在一起的,张栻先后主持岳麓书院七年。

张栻之父是南宋中兴名相张浚。张栻幼承家学,既长,拜师南岳衡山“湖湘学派”奠基人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

张栻自幼随四处为官的父亲张浚迁居湖南。绍兴七年(1137)九月,张浚因受秦桧排斥罢相,十月朝奉大夫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贬居湖南永州,6岁的张栻先后随父谪居衡阳、长沙、连州、闽中等地,读经习文,他的青少年时代大多在湖南度过。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金军南犯在即,其父张浚复职观文殿大学士、任判潭州,十一月改为判建康府,张栻与父亲张浚创办城南书院,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间或议论时政,对湖南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隆兴二年(1164),张浚被罢相,病逝。张栻护其父灵柩到潭州衡阳,于途中船上同朱熹相遇,相与结识,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经常书鸿往来,讨论心性和“已发未发”的问题。张栻秉承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屡次上疏言事,鼓励孝宗坚持抗战决心、总结失败的教训。

乾道元年(1165),33岁,居父丧,湖南安抚使刘珙重修潭州岳麓书院,张栻受刘珙之聘,出任岳麓书院主教,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几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34岁时,同时主持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作《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确定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基本大纲,对书院的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著《诸葛忠武侯传》和《城南杂咏》20首。

乾道三年(1167),35岁的张栻主持城南书院和岳麓书院并任湖南提刑,八月,著名理学家朱熹携弟子从福建武夷山赴岳麓书院向张栻求学,九月抵长沙,两人相谈论辩,颇为相得,谈了三天三夜也不想睡觉。

此后两人在长沙相研学术,辩论问题两月余,史称“朱张会讲”或“中和之辩”,开创书院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之后又踏雪同游南岳衡山,七天之中,互相唱酬作诗149首。后由张栻作序,朱熹作后记,汇成一部《南岳唱酬集》。

张栻最初以父荫补右承务郎,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步入仕途,前后居官十载,大半时间在地方州府任职,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广西桂林)、江陵(今属湖北),官至右文殿修撰,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

张栻人生的最后三年,是在湖北江陵度过的。淳熙五年(1178),46岁的张栻被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寻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湖北江陵),安抚本路。后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以病请祠,改授右文殿修撰、提举冲佑观闲差以养病,未及拜命病故,终年48岁。其弟张杓护丧归葬于其父张浚墓侧。

张栻一生所著甚丰,有《南轩文集》(48卷)、《论语解》(10卷)、《孟子详说》(17卷)、《通鉴论笃》(4卷)、《太极图说》《洙泗言仁》《诸葛忠武侯传》《经世纪年》等刊行于世。

张栻创立了中国理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湖湘学派”,使得岳麓书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他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

文章来源:shenghuobaodian.com

从手机浏览器访问《生活宝典》

站内搜索
  • 弟子三千,中兴将相,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
  • 岳麓书院,历任山长
  • 岳麓书院:湖湘学风,千年传承
  • 岳麓书院数百人被杀,潭州城发生激战
  • 岳麓书院观后感
  • 岳麓书院几百学生与元兵作战,大部分学生最后自杀殉国
  • 探访岳麓书院
  • 微商帮
    世界网站大全
    我在惠州,挺好的!
    我在惠州,挺好的!